伴读屋 > 玄幻小说 > 死后千年,我成了国运之神 > 第九十五章:商贸
  
声音落下,身穿便服的奚政,出现在了偏殿。
齐鲁二使寻声望去的同时,也连忙起身行礼。
奚政微微摆手,示意免礼。
二人这才仔细打量起面前这位传闻年少,却接连大破胡虏,又威慑两郡国献土纳降的少年圣君来。
虽然只是一身便服,且堪堪年过十五。
但奚政身材颀长,足有七尺有余。
除了因为年纪尚小,身体还未完全长开,所以略微显得有些瘦削外。
光从身材上来看,倒也不比那些成年男子差。
剑眉星目间,不怒自威。
浑身上下所透露出的自信,尽显君王风范。
尤其是田沧,下意识地将眼前这位少年君王,与自家同样刚刚继位不久的王上相比。
最终他得到的结论,光这举手投足间的气质,自家大王便有所不如。
不愧是能以贫瘠的一郡之国,接连大破胡虏,又慑灭辽卫的少年圣君。
奚政的圣君之名,在破建奴后,便已不只局限于咸州,而是开始名传天下。
“可惜咸州苦寒,人口稀少,否则以这位汉王的能力,或许真能让汉国崛起,从而有逐鹿中原的机会。”
震惊之余,下边的姜或心中暗自想到。
在他看来,咸州的条件限制,注定只能让汉国偏安一隅。
整个咸州的人口,加起来堪堪只有鲁国一郡之地。
人口便是一个国家国力的体现,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纵然这汉王有圣君之姿,却也受限于此。
数十年前,坐拥富饶渤州的鲁国傲世天下诸侯,却因为齐国的割据,导致现在仅有四郡之地。
五百万人口的四郡之国,看似比汉国燕国这样的郡国强大许多。
但经过数十年的兼并战争,莫说是那占据关陇中州等将近四州之地的大周。
便是与鲁国接壤,坐拥近二州之地的商国,人口亦有三千万,带甲可达百万。
齐鲁如今,也不过是在这等大国边缘夹缝地带苟存的小国罢了。
周国纸面实力比商国强大,但两国交战,周国每次也仅仅只是占据上风。
因为商国所在,占据着天下间最为富饶的中州南部,以及整个楚州和渤州三郡之地。
而看似偏安一隅的蜀国,总会在关键时刻,对周国的关陇出兵,成为掣肘。
这些大国之间的平衡博弈,也让天下的小国得以左右逢源。
否则,便是那把持将近一州之地,同为大国的蜀国和吴国。
若真要单独面对商周的倾力讨伐,恐怕也只有被灭亡的份。
同样没有蜀国帮助掣肘的商国,恐怕也早已被周国所灭。
不过不论商周,都自诩正统,妄称天子。
鲁国虽小,却对此嗤之以鼻。
大汉虽衰弱至成为一郡之国,也被迫失了天子之名和帝号,但依旧是天下最能代表正统的地方。
毕竟,就算是商周的帝号,也是在六十年前,通过汉天子加冕而来。
未得汉国加冕或禅让,又有何德何能称之为正统?
姜家的祖先,可是制定汉礼最主要的成员之一。
千年来,姜家亦是少数坚持维护汉礼的世家。
当年神州崩坏,姜家之所以独立成国,却是因为汉国被胁迫大封诸侯的产物。
正所谓顺势而为,如那田邢被家将蟒袍加身,裂土封国一般,不也是如此吗?
奚政坐于上位,目视两国使者。
礼部尚书班超,侍郎寇准,户部侍郎刘穆之皆立于身侧。
而严甫,也连忙走到齐鲁二使面前,将两国的国书呈上。
在将国书递给严甫后,田沧心里有些没底。
方才汉王的话,无疑是站在了鲁国那边。
毕竟以姜家一直以来对大汉的态度,以及方才姜或之言论,带给奚政的第一印象甚佳。
奚政没有在朝会上接见二人,也没有选择在千秋殿接待。
原因是齐鲁两国多年来第一次来使,从未与汉国正式结交,所以这才选择在了这偏殿。
将两份国书过目,上面的内容大体一致。
无非是见汉国崛起,都想争取拉拢汉国。
当然这只是附带的,毕竟他们都知晓汉国与燕国此时正交恶,不想节外生枝。
后面对我马匹等战略物资的商贸协定,才是两国派出使者的真正目的。
看了一眼国书,奚政淡淡地说道:“两国都以百金价格购买战马,孤倒是不好抉择了。”
这钱一定是要赚的,但既然掌握着如此重要的战略资源,怎么个卖法也有讲究。
在能卖出更高价格的同时,还能获取最大的政治资本,这才是国家贸易中的利益最大化。
咸州养马地虽然每年出产不多,但对于这些中原国家来说,这里已是战马数量最多的获取渠道。
草原鲜卑、突厥尚在互相攻伐,自身对战马的消耗也很大。
而周国把控着关陇的养马地,更垄断了来自于西域和北方草原的战马进口。
所以尽管今年只有五千匹上下,莫说是对于齐鲁,便是商国也十分眼红。
区区百金一匹的市场价格便想拿下?
便是没做过生意的奚政,也知道这是无稽之谈。
两国使者顿时明白汉国这是要坐地起价了。
姜或率先反应过来,连忙道:“听闻咸州刚发生了饥荒,正值缺粮,我王体恤汉国,愿接济粮食两百万担。”
这姜或端得精明,没有直接将战马的价格抬高,而是间接赠送粮食。
粮食自然是越多越好,但奚政觉得远远不够。
寇准也明白奚政心中所想,微微笑道:“鲁王深明大义,不过这场旱灾来势汹汹,想必鲁使也听说了,我王慈悲,要将赈济粮一直发到明年开春……”
一旁的刘穆之也是愁容满面:“不错,我大汉百姓虽少,但由于旱灾,粮仓只出不进,便是再多的粮草,也难以填补这还剩半年的口子。”
这话并不假,尽管汉国想方设法、倾全国之力购进粮食,最终也难以将这无底洞给堵住。
一担粮食看似很多,却只够人吃上两月。
若换做正当年的青壮,一担粮甚至只能吃上一个月出头。
如此一来,整个汉国现在,每月光粮食的消耗,便有一百万担之巨。
虽然缴了卫辽国库,奚政又想着法子搞来了不少银两。
但此刻休养生息,光是国内发展便花钱如流水,更何况每月还要大量购进粮食。
这贸易一事,自然是能抬高多少,便多赚一些。
姜或正欲说话,一旁的田沧突然沉声道:“齐国没有粮食,不过若汉国不满意百金的价格,便是再添上三成,我王还是能承受得起的。”
鲁国因为离江州更近,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,其粮仓要比齐国充实许多。
而齐国想要从江州购进粮食,便和咸州一样,只能走海路。
海路风险巨大,有时遇上风暴,十船能抵达一船都已是万幸。
对于粮食,齐国亦是不舍。
但齐国临海,且日晒充足。
作为最大的海盐出产国,齐国不缺银两。
汉国缺银两,但更缺粮食。
而粮食储备,也是汉国未来的重中之重。
所以哪怕拼着国内白银大量外流,奚政也要大量购进粮食,来多少买多少。
所以相比起全部卖成钱,汉国还是更倾向于鲁国开出的价格。
但国家贸易,从来就不光是钱上面的事,还要考虑到个中利益。
齐鲁之争,鲁国近年来屡屡占的上风。
渤州多为丘陵,耕地同样稀少,对粮食的需求同样很大。
整个渤州最大的产粮区,便是在鲁国。
鲁国四郡,又正好掐断了从江州来往齐国的商道。
若将战马都卖给鲁国,显然会将这天平打破,这不利于汉国对天下的攻略。
奚政想到此处,忽然开口道:“战马一事,可从长计议,孤的大汉,可不只有战马。” 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