伴读屋 > 穿越小说 > 崇祯大明 > 第七十九章燕然未勒归无计(二)
大清,盛京。

  朝堂之上黄立极长身而立,此时还没有明确的官服,穿着的依旧是宽大的袖袍。

  旁若无人的侃侃而谈,仿若《三国演义》当中舌战群儒的诸葛亮。

  汉八旗之中的大明叛臣们,一个个的低着头仿若在仔细聆听最重要的儒家经典,然而若是能够看到这些人脸的话。

  绝对会大失所望的看到嘴角含着的嘲讽,和脸上差点绷不住的讥笑。

  嘲讽这些没见过华夏文明的蛮子,讥笑与有人把任何一个儒生都能想到的,最简单的猪肚拿出来,都是一篇篇治世文章。

  当然要是看得仔细的话,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得意。

  他们没办法不得意,来到辽东之后,才发现这是一片儒家文化贫乏的突地。

  儒生们追求的是什么?

  教化。

  要是能够把这一片野蛮的突地,教化成熟土,那么青史之上绝对会刻录他们的名字。

  皇太极早就眼馋科举制度,选拔人才的好方法。

  也曾试验过,去总是失败。

  此时听闻科举之前必须先要建立制度,没有制度的运转,科举也不过是无水之萍,转眼就会干涸矣尽。

  蒙古人有一部分人听不懂汉话,茫然的四下打量,而听得懂的则是蹙着眉头,不知想到了什么。

  只有那些早就得到消息的满八旗,一个个或老神在在的,仿佛毫不在意,又或者装作高深莫测的不住点头,似乎黄立极说的这些东西,很符合他们的想法。

  更有人用欣赏的目光,看着出列对答的黄立极,表示此人说的,我全部都赞同。

  皇太极高座皇位,俯视下方。

  对满朝的这些人,心中所想,洞若观火。

  ‘站得高,看得远,果然是有道理的,怪不得当时建立盛京的时候,是要按照大明紫禁城的大概格局来修建。’

  皇太极的腿上盖着一条毯子。

  两旁的铜炉中,淡淡的烟雾升起,又消散在空中。

  四周的架子上架着火盆,让朝堂之上,感觉不到任何的一点寒冷。

  皇太极剑底下的人,没有任何反对的,略一点头,示意可以继续说下去。

  黄立极心头大喜,他的名字和皇太极只差一个字,这就说明他来到辽东,就是缘分,此时莫名的有了一种被人重视的感觉。

  其实在大明,除了崇祯之外,熹宗朱由校,也是很重视他的,不过是因为大明当时是儒家的大本营,他只是认为理所当然而已。

  此时背井离乡,从天堂走到了苦寒之地,做的事情还不如大明时的内阁首辅重要。

  却反而满心的欣喜,也不知这是一种怎样的心里。

  “仿照大明,入乡随俗,可以设立内三院,六部,‘停王贝勒领部院事’,独主政务。又设都察院和理藩院,这样一套有效的玩呗的制度就建立好了。”

  黄立极话音刚落,就有人捧着场子出列问道。

  “内三院是干什么的?”

  问话的人就是代善,他能听得懂汉话,此时却说得是满语。

  这种在这个时代,看起来小众的语言,黄立极也在短短的时间之内,学的滚瓜烂熟。

  一开口就是浓厚的满人本地特色。

  “内三院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枢要机构。内国史院掌记注皇帝起居诏令,编纂史书及实录,撰拟表章并收藏御制文字;内秘书院掌撰外交文书及敕谕祭文并录各衙门疏状;内弘文院掌注释古今政事得失 ,向皇帝和皇子进讲并教诸亲王等 。”

  代善目光闪烁,内三院的职能,他早就看过,此时黄立极说的,和他看到的一般无二。

  在他看来这一套分割权利,然后又互相制衡,很符合《三国演义》的那种三国鼎立的稳定性。

  黄立极回答完毕之后,代善就默默的退了下来,期间没有人再提问,仿佛是故意流出了一段时间,供第一次知道这个消息的人,仔细的思考。

  而排在汉八旗最前面的宁完我,则是低着头一声不吭,心中默默的记下了黄立极这个人。

  本来这些事情,都在很早事前,说给皇太极知道了,此时真正要露脸的时候,却选了一个刚刚投靠过来的外人。

  怎么可能不让他内心气愤。

  宁完我。是明末辽阳的边民,清太祖天命年间,宁完我投奔了后金。初期为颖亲王萨哈廉做事,隶属于汉军正红旗。

  准确的是经过了他坚持不懈的努力,终于进入了文管之中,还没来的及施展所学,突然就被告知文管将要改制。

  而且改制的东西,只是把他曾经呈给皇太极的那些制度建设,重新宣读了一遍。

  “那么六部又都是些什么?”

  阿敏出列,强势的看向黄立极,大声的问道。

  “六部分别为:吏部、户部、礼部、兵部、刑部、工部。以贝勒(亲王、郡王)分别总理各部部务;各设满洲、蒙古及汉承政、参政、启心郎、额哲库等官。自古以来国家设官定职,并非是帝王喜好铺张。实在是怕处理国事的时候乱了纲纪,故而设置六部分别进行管理。”

  黄立极应对如流,这些都早已了然如胸,怎么可能被人轻易的难住。

  忽然蒙古八旗中的一人问道:“要是六部之中的人乱了你说的那个纲纪,又该怎么办?”

  黄立极瞠目结舌,此人的出场,可不在他的预料之中。

  而且提出的问题,他也没法回答,难道要对这些蛮子们说,提高自身的道德,不要去触犯纲纪,这样不就没事了吗?

  可这些人现在缺少教化,听得懂什么叫做仁义,什么叫做清正廉洁吗?

  怕不是会把他当做疯子,给拉出去砍了。

  原礼部侍郎范复粹此时也在入列之中,见到原本卖相颇佳,仿佛风流天成黄立极,立刻被人一句问话破功。

  心头不由的鄙视一句:在大明做内阁首辅的时候,可是说的比唱的都好,怎么换了一个地方,就这么拉胯了。

  皇太极也是眼神一凝,这个问题他还没有想到,却已经被人提了出来,以后要是真的出现六部触犯纲纪的事情,也不是不可能。

  汉人有一句话说的好:防患于未然吗。

  刚好此时所有人都在,可以立刻商量出一套可行的办法。

  “诸位贝勒,爱卿们可有什么良方解决这个问题?”

  皇太极已经字很短的时间内,适应了皇帝这个称谓,也在一步步的想着皇帝这个职能的方向上靠拢。

  现在说话也已有了几分样子。

  朝堂上瞬间窃窃私语,谁也没有想过,六部出了问题会怎样,以此类推内三院是不是也会出现问题?

  “臣有话要说。”

  宁完我罗伊斯苏就有了办法,他不是正统的大明儒生出身,自然也就对那些道德什么的少了一些羁绊,随意立刻就能从人-性最坏的角度上,来看待问题。

  “现在咱们已经是大清朝了,以后也用大明的有本要奏比较好。”

  皇太极略微不满的训斥了一句,接着又道:“说吧,说的好了,重重有赏。”

  “嗻。”

  宁完我出列,跪下磕完头之后,站起身来说道:“害怕六部处事的时候发生偏私,可以设置六科进行监察;怕底下的事情被蒙蔽,也可以设置通政一职;这些事要同时办理,缺一不可。此外还要设置言官,纠正帝王官员的过失。这是此古以来帝王明目达聪的秘诀所在。”

  宁完我大着胆子,连皇帝都被圈在了里面。

  说完之后,才悄悄地抬起头,看向皇位上的皇太极。

  而此时整个朝堂,因为宁完我的发言,瞬间陷入了寂静之中,一个个的半张着嘴巴,兴中则是暗道:这个人真的是不怕死,这样的话也说得出口。

  皇太极面沉如水,建立大清和朝廷制度,不是为了限制他自己的,而是为了隐蔽的收取权利。

  然后为下一次入关做准备,现在这算啥?

  把自己关进笼子里?

  今天宁完我要不能给出一个更好的解释,那么当晚他就必须去为了肥沃辽东的土地。

  宁完我知道,他还要说出这个解决方案,绝对要被许多人恨死。

  可为了自己的地位,有不能不站出来,万一被黄立极这个后来者骑在他的头上拉屎,那么他辛苦这么多年,好不容易在这里立足脚跟到底是图什么?

  “明朝纲纪败坏,并不是因为最初的制度不合适,而是他们的君主是非不分啊,皇上英明伟大,可您的后人能够和你一样英明伟大吗?奴才是为了大清的万世基业啊。”

  宁完我此时也不说臣了,而是高呼着奴才,说着还再次跪倒在地上,仿佛自己受到了天大的委屈。

  而皇太极的面色则是一缓,到底是能够一手把后金建立成大清的强人。

  一开始只是因为愤怒,钻了牛角尖,此时回过神来,重新看点这个问题,立刻就感受到了其中的好处。

  想当年他为了登基,可是费了一番的心血。

  不知多少人都在窥视着他的位置,若是按照宁完我的方法来办的话,也就能让的血脉永远的流淌下去。

  “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,一块说出来。”

  此时朝堂之上,无论是代善还是阿敏,或者是莽古尔泰,瞧向宁完我的眼神都大不一样。

  他们也从中看到了对他们自身有利的一面。

  要是不限制皇帝的权利,那么他们的后代绝对会有危险。

  而包括黄立极在内的那些跟着皇太极,一起来到辽东的官员,面色也是一变,心头震动不已。

  在他们还想着如何从道德和教化上下手的时候,居然已经有人从制度上下手了。

  此人看着就不是他们儒家一脉,很可能是漏网之鱼法家的人物。

  一个个的暗恨此人,不得好死,又心中琢磨着如何才能拿到自己的权利。

  只有范复粹低着头,用眼角的余光看向了宁完我,心中想着:此人真的够厉害,商鞅用法,强秦灭六国,压实让此人办成了这件事,很可能大明就危险了。

  实际上在原本的历史上,大明真的就没了。

  至于是不是因为这个互相监察的制度引起的量变反应,可就说不清楚了。

宁完我跪在地上,低着头道:“如今我们的‘笔帖式’,在明朝称之为‘书房’,朝廷怎么能仅设置书房呢?那里官员和读书人杂居而处,名分等级也没有规定下来。朝廷如果不设置通政一职,那么下情就会拥塞,那怎么能做到励精图治?如果制定了服制,区别满、汉官员。汉官不通满语,大多因此而受到满官的怠慢,导致他们的积极性受挫,这样怎么能招来远方的贤德之人呢?所以臣才主张设置朝廷官员的服色。”

  总结起来就三条。

  第一,建立完整的议事制度。

  第二,明确个人的等级。

  第三,改易服色,明确自己的民族特性。

  皇太极心中恍惚,以前只知道此人做事有条理,没想到还真是大才,若是按照这一套完整的方法,运转下去,大清的强大也是指日可待。

  或许只需要两代人,大明的江山换成大清,也不是不可能的。

  站在中央的黄立极,额头上汗水微微渗出,退也不是,开口继续自己的主张也不是,简直尴尬的不行。

  当然要他学习宁完我的样子,跪在地上自称奴才,还要低着头说话,一时半会他还放不下自己的架子。

  在大明的时候,他都很少在皇帝面前行跪拜礼。

  更别说进了蛮子窝,反而越学学回去了。

  “六科监察,通政和服制这些退潮之后,在详细商量,现在你可以入列了。”

  皇太极已经决定要实行宁完我的这套方案,可还需要得到许多人的支持,而这种事情也只能在朝堂底下商量着来处理,然后才能拿到朝堂上通过执行。

  宁完我满意的回到了队列之中。

  “黄······你继续说说都擦院和理藩院的事情。”

  再次看向黄立极,黄太极就多了一点比较,最后发现这个黄立极只是和他的名字差不多,可智慧和随机应变就差远了。

  心中暗道:怪不得被人家崇祯一下子就赶出了朝堂,只能说本事欠佳。

  琢磨着下朝之后就然跟着人改名字,要不然这人的愚蠢,很可能会传到他的身上。

  “都察院主掌监察、弹劾及建议;凡有政事背谬,及贝勒大臣有骄肆侵上,贪酷不法,无礼妄行者,许都察院直言无隐。即所奏涉虚,亦不坐罪;倘知情蒙蔽,以误国论。其职能和刚刚的宁完我说的六科监察差不多,却是只对贝勒大臣们起作用。”

  黄立极说到后面已经感觉到了有些贝勒看他的眼神不妙,却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。

  后面的理藩院也只是简略的说了一下职能,毕竟现如今也大清也只有半个蒙古和一点点的汉人。

  想要理藩,也暂时理不起来,做多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已。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